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爆发式发展的推动,主要源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为在市场上,由于成本的压力,装配式建筑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面对这一挑战,国内的许多高校、研究机构、设计单位、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积极应对,他们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依托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高品质的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并且逐步清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

01
“双碳”目标下的建设思路
研究建设行业的碳排放,需要理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全部能耗类别和数量。
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重新定义
现代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制造工艺条件下的装配式集成建筑是可以生产新能源的,其产生的能源余量对外输出进行能源和碳排放指标交易,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国防、灾害应急需求。为此,应重新对装配式建筑制造进行多方面全系统发展评估规划。
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策略并付诸行动
推动在低碳前提下的可再生新能源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仓储产业、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装配式建筑和城乡建设综合发展。
编制减少能源消耗系统化解决方案
传统建设行业时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材料和产品等生产行为附带产生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属于无限制、无计划方式,完全可以对其编制系统化解决方案,从而可以作出巨大的碳减排、碳中和贡献。建设行业必须明确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总量的计划和限制,以确保我国总体环境水平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可以发挥先行主导作用。各行各业发展均离不开建设,抓住建设行业这个关键环节,植入双碳理念和技术,梳理思路、制定双碳目标战略,指导行业执行。
我国建设行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加工制造能力、安装能力、管理能力等均位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在未来10年~20年里,我国的新建装配式建筑将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我国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如果不对建设行业的能源消耗制定计划性、限制性系统化解决方案,建设行业全产业链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会相应攀高。为了减少建设行业的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采取进一步碳排放总量的限制行动,对于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目标将非常重要。
02
改变传统建设观念
通过观念的提升与转变,重新定位建设行业,推广装配式集成建筑,使建筑不再是能源消耗体,而是转换为生产新能源的空间载体。通过改变观念,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各项专业技术、工艺、设备整合为一体化集成系统,明确“双碳”规划评估目标定位,系统化科学集成设计,产业集群化加工制造、安装、维保,数字化全程运营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能源输入需求,增加绿色新能源生产功能。
制定碳减排、碳中和标准
建设行业及其全产业链成员,必须明确在城乡建设项目中的碳减排、碳中和标准,在每个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选材、物流仓储、加工制造、安装、维保、运行管理等环节),按照碳减排、碳中和标准,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至最低。
建设行业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步骤
建设行业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步骤包括:制定标准规范评估目标;计算碳平衡最佳值并严格遵照执行;优化简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化、低碳化生产制造工艺;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物流仓储的能源资源需求;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绿色材料及新能源产品;使用节能低碳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用电、水、气需求,把建筑作为生产新能源的空间载体,实现污水、垃圾源头资源化分类收集,循环再生重复利用;实现建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保、运营管理数字化、一体化、系统化。
现有建筑产生碳排放的因素
现有建筑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全部材料、设施、设备等及其生产流程所产生的碳;建设建筑物流、仓储、制造、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碳;建筑使用运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碳;建筑搬迁、拆除或设备改造安装、装饰、装修、部品配套过程中所产生的碳。

03
发展装配式建筑
(1)国家政策推动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建造。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
(2)建筑业转型升级要求
我国建筑业普遍采用的现场浇(砌)筑方式,不仅产生的垃圾量大,还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过于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资源浪费。
为了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一举措是符合当下产业发展的要求。
不少工程人都感觉到土木工程“不行了”,事实上,工程建筑行业在当前的发展速度放缓,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挑战,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当其时。
新型行业将应运而生发展装配式建筑能为部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带来市场需求、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并且,随着产业深度扩展,将会带动更多的配套产业发展。
(3)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
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住房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对住宅的性能和品质要求也更高了。工业化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质量、建筑工期、环保节能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带动经济发展从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发展经验看,凭着引入“一批企业”,建设“一批项目”带动“一片区域”,形成“一系列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4)劳动力成本上升
现在不少工地都出现“用工荒”,技术工人少,劳动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通过生产方式转变,能有效缓解劳动力减少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最后
在城乡建设全过程中及建筑和配套设施使用生命周期内,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量,必须对每一个环节隐含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控、评估、统计,并进行数字化管理,同时将其纳入碳排放指标进行奖励或处罚。笔者认为,实现减少隐含碳排放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必要前提下,降低或逐步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不可再生型原材料使用。使用碳排放量高的原材料时,要进行综合碳排放量及环保节能数字化管理运行评估,科学判断其可行性。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在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最佳碳中和解决方案时,全产业管理、运营、设计、制造、安装等团队中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认知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能缓解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量,气候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无疑会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未来,随着人们对气候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而碳减排、碳中和规划便是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兴产业规划建设的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 豫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太原建筑展, 建灿筑工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308211.html
来源:贤集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